你的位置:网上炒股配资申请_炒股配资交易网站_股票配资正规代理 > 炒股配资交易网站 >

曾克林率千人出关发展成十万大军,为何仅授少将?两个原因是关键


发布日期:2024-02-27 06:17    点击次数:54

1955年大授衔,曾克林被授予少将军衔。评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否则也不会为此准备数年之久。即便如此,许多将军的评衔依然成为后世热议的话题,有人认为高了,有人认为低了,曾克林就是其中一位。

很多人认为曾克林的评衔低了,他们的理由是,曾克林在军中的地位高,即便是韩先楚当年也给他当过副手。而且,曾克林在日本宣布投降以后,在抢占东北的过程中,曾经立下过大功。

曾克林当年率部出关时,手底下仅有一千多人,而当他成为东北民主联军三纵队司令员时,麾下的兵力已然超过十万大军。所以,参考韩先楚评衔上将来看,曾克林不应该仅评少将衔。

但事实上,整个评衔过程中,诸位将军的资历、战功等方面全都考虑到了,不可能将任何一位将军的军衔评低或者评高。曾克林将军的评衔也不例外,他之所以会在1955年评少将军衔,明显低于韩先楚,两个原因是关键。

率先进入东北

第一,曾克林在八路军抢占东北期间确实立下大功,但在此期间也有些瑕疵,影响不小。

日本宣布投降时,对于中共还是国民党而言都是比较突然的,东北从敌占区一下子就变成了苏军掌管的地区。八路军与国民党军谁先进入东北地区,谁就抢夺得抢占东北的先机,一场“竞赛”就此展开。

毛主席一向高瞻远瞩,在这种大局面前自然不会落后,立刻决定派兵进驻东北,毕竟东北对未来解放全中国而言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不过话说回来,当时的东北地区情况十分复杂,谁先到谁就能抢占先机不假,但也不是谁先到东北就归谁管那么简单。

苏军赶走了关东军以后,按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雅尔塔协定》的约定,在苏军撤离东北之前,我军和国民党军都不能提前进入东北。所以,为了避免一些麻烦,毛主席三令五申,强调所有赶赴东北的部队沿途要低调行事,不要进大城市,更不得使用正规军的番号。

时任十六军分区司令员的曾克林,也在此时率领一千多人的部队出关,正式向东北进发。曾克林的部队在奔赴东北的各支部队中也是兵力相当少的部队,但曾克林的部队有一个先天优势,那就是距离东北近,因此成为率先进军东北的部队。

曾克林所在的军区比较困难,即便是队伍中仅有的一部电台也无法保障性能,等他出关以后,这部电台就再也接收不到中央的信号了,几乎处于失联状态。而中央下达的低调行军命令,曾克林自然也就无法接到,一路上可谓是大张旗鼓。

这样的行军状态却意外给曾克林部带来不小的收获,先是途中与苏军意外相遇,凭借肩膀上的镰刀斧头肩章与苏军确认立场,又与苏军携手攻下山海关,与苏军建立了并肩作战的友谊。

过了山海关以后,曾克林部遇到很多溃败的伪军,沿途就对这些伪军进行了收编。同时,又在沿途的战斗中缴获了相当丰厚的战利品,大多数都是关东军留下的精良武器装备,令曾克林一路上迅速扩大队伍,又更换了武器装备,进入沈阳时与出发时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曾克林率部进入沈阳以后,得到苏军的大力支持,很快就建立了沈阳卫戍部队,开始在沈阳公开收编伪军并收缴敌军的武器。短短时间之内,曾克林的部队就从出发时的千余人壮大到数万人,武器装备也焕然一新。

在这个时候,曾克林乘机来到延安,并提前告知延安方面,与自己同行的还有“苏联代表”。延安得知该消息以后,朱德决定亲自接见“苏联代表”,结果发现所谓的“苏联代表”不过是苏军驻东北最高司令官的代表,并不能代表苏联,这也就意味着由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有些不妥了。

为此,对方还专门表示自己的军阶不高,又表明此次的来意是希望延安方面能够下令让进入东北的八路军撤走,因为苏军此时仍未撤离东北。本来以为曾克林已经在东北与苏军达成共识,没想到最后却是这样的结果,与此前的预期差距较大。

其实,所谓的“苏联代表”跟随曾克林飞抵延安的同时,也有“苏联代表”飞往了重庆,意图也都一样,希望国民党军撤离东北。如此一来,情况与曾克林的表述有了出入,但同时曾克林还是给延安带回来很多东北的重要情报。

例如,东北的武器装备很多,扩军也非常容易,目前仍有大量伪军等待收编。曾克林的部队目前已经得到迅速发展,武器装备也已经进行了更换,并占据了沈阳的重要兵工厂,手中掌握了不少的武器装备和弹药。

从曾克林的反馈信息来看,当时的东北似乎是遍地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而且伪军很多,只要有部队到东北就可以迅速收编。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并不难,只要别打着正规军番号即可,这也是我军一直以来强调的事情,并不困难。

于是,我军抢占东北的后续各支部队,全都开始选择轻装上阵,将老旧武器装备留在根据地,轻装上阵前往东北领取更好的武器装备。

在此期间,黄克诚坚决不同意让部队留下武器,这样的做法证明黄克诚的目光确实有独到之处,因为我军进入东北以后,武器装备并没有那么容易获得,后来还是我军将领与苏军将领靠私下的交情拿到一些装备,但初期的情况也颇为被动,甚至有人认为后来的四平战役被动也与初期的准备不足有关。

后期不理想

第二,曾克林率先进入东北,抢占东北有功,将一千多人的队伍发展成十万大军。但曾克林担任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之后,初期的发展阶段基本结束,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也陆续抵达东北,军队的任务重心从发展转为战斗。

这个时候,曾克林的三纵队开始逐渐暴露缺点,在战场上对敌作战时的结果并不理想。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曾克林部进入东北后收编了大量的伪军,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不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野司决定调韩先楚过去给曾克林当副司令,这便是前文提到的曾克林当过韩先楚的上级。事实上,这支部队是由曾克林发展壮大起来,韩先楚善于指挥作战,到三纵队给曾克林当副司令算是相辅相成,但两人在磨合期却产生了作战分歧,甚至闹到了野司。

最后野司给的建议是按照韩先楚的作战计划执行,结果此战取得了一场大胜,军委因此对曾克林指挥作战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曾克林次年便改任了辽南军区司令员,而韩先楚则接替曾克林出任了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曾克林此次改任之后,又被调到第七纵队担任副司令,当时的第七纵队是邓华。后来邓华被调走以后,曾克林却没能顺势提为第七纵队的司令,反倒由参谋长方强来接任了。再后来曾克林担任了第44军副军长、坦克师师长(保留副军级待遇),始终没能再重返巅峰时期。

正因为这两个原因,曾克林在1955年评衔时仅授衔少将,这与他后期职务始终不高有很大关系。但曾克林将军对此并不在意,他认为农民的儿子能当上将军已经很值得骄傲了,可见曾克林将军的心胸宽广似海,令人肃然起敬!



友情链接: